沒錯,李恪要制作的就是火炮。

  契丹人隨時都可能殺上門來,但以目前昆陽的守備力量而言,顯然還遠遠不足以抵抗人數十數倍的敵軍。

  所以李恪認為,自己必須擁有一種能夠打破敵我力量失衡局面的決定性武器。

  起初李恪想到的是火槍,但火槍的制作工藝太過復雜,而且目前李恪所擁有的技術積累,顯然還遠不夠生產火槍。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目前就算自己可以制造出火槍,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大批量的裝備部隊使用。

  就算自己能加緊生產出幾十只、上百只,對於戰局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

  而後李恪便想到了火炮。

  相對於火槍,火炮的制作工藝就顯得簡單得多了。

  首先,如果想要制作一把火槍,以目前的工藝,首先是要用鐵匠將一塊鐵錠捶打成鐵條,而後再將鐵條打扁,進而彎曲成桶狀,再使用繁復的鍛打,使之徹底變成鐵管,隨後還要使用鏜床進行切削……

  僅僅只是這一根槍管的制作,就已經繁瑣到讓人崩潰了。

  但火炮的制作,就相對要簡單得多了,只需要制作出火炮的鑄模,而後進行鑄造即可,甚至因為李恪准備發射的是散彈,鑄造出來的火炮都不需要進行鏜削。

  也就是說,只要自己擁有足夠的鐵,就可以鑄造出足夠數量的火炮。

  而且李恪准備鑄造的,也並非是那些重達幾百斤的巨型火炮,而是形制與前世明代的虎蹲炮類似的小型火炮。

  雖然巨型火炮具有更大的威力,威懾性也更強,其卻缺乏靈活性。

  自己接下來要遭遇的,是兵力懸殊的攻城戰,所以李恪認為,火炮的靈活性,顯然要比威力更加重要。

  李恪所要鑄造的火炮,重量大概只有三十多斤,炮身不足兩尺,炮口直徑大概在十五公分左右。

Advertising

  顯然,這樣的的炮口直徑在射程和精准度上都會遜色得多,但李恪要做的是守城,過遠的射程和精准度對他而言壓根沒有用,他想要的,只是靈活性和殺傷力。

  這種重量只有幾十斤的火炮,即便是一個人也完全可以輕松帶走,到時如果契丹軍在一個方向受挫轉而攻擊另一個方向,昆陽守軍就可以迅速的將火炮轉移到另一處城牆。

  而大口徑,也就意味著可以添加更多的火藥和彈丸,近距離上對於人員的殺傷簡直可以說是喪心病狂。

  按照李恪的設想,自己只要多多鑄造一些這種火炮,戰時按照數米一尊的密度將其架設在城牆之上,到時無論契丹人有多少,又有多悍勇,只要其靠近城牆一百米左右的距離上,自己便都可以讓其變成一堆碎肉。

  而在李恪又詳細的向其告知了一些鑄造時應當的注意的細節後,劉毅這才離開。

  對於火炮的鑄造,李恪索性先讓劉毅一次性鑄造二百門。

  二百門火炮,屆時全部架設到城牆上後,已經完全可以形成一個一整面的火力網了,到時候就算契丹人再勇猛,也不可能輕易衝破這密集的火力網。

  而至於彈藥,李恪則是讓對方先鑄造五千斤的鐵彈,這樣每門炮大概可以分到二十五斤的彈藥,應該足夠發射一段時間了。

  至於為何只鑄造這麼點鐵彈,實則是現在李恪手頭上的鐵太少了。

  裡裡外外加一起,也就三萬斤出頭,這還是因為李恪改進了冶鐵工藝,從而使出鐵率變高了,否側若是按照過去的冶鐵工藝,那十萬斤的鐵礦石估計至多就能產出兩萬多斤的鐵。

  看來,如果能扛過這一次的危機,自己必須要盡快將尋找鐵礦的事情提上日程了。

  現在火炮和丹藥都有了,接下來就是火炮的助推劑了。

  這對李恪而言,同樣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主要是上一次在應付契丹人攻城時,李恪基本上已經將手頭上僅存的炸藥和原料全部用光了。

  現在自己又准備一下子鑄造這麼多的火炮,對於火藥的需求量只會更大,看來,自己還必須要想辦法再多搞出一些火藥才行。

  火藥的原料中,碳是最容易獲取的,自己只需要命人去燒一些,再進行精細研磨就可以了。硫磺李恪也之前讓馬三從其他州府采購了一些,數量足有千斤,暫時應該夠用了。

Advertising

  唯獨難搞的就是硝,而且制作火藥的原料當中,硝的消耗量同樣還是最大的。

  上一次,李恪為了搞到硝,幾乎讓蘇洵跑遍了整個昆陽城的旱廁,最後也只是勉強搞到了幾百斤。

  但現在,顯然就算自己將整個昆陽城的旱廁都掘地三尺,也搜集不到足夠的了。

  李恪想了想,隨後便讓人將蘇洵給傳了過來,直接告知對方現在硝嚴重不足,自己需要大量的硝。

  隨後便問對方昆陽附近有沒有硝石礦。

  如果有硝石礦,那自己想獲得多少硝就都不是問題了。

  然而讓李恪失望的是,蘇洵的回答是否定的,昆陽附近並沒有硝石礦。

  隨後李恪又問,昆陽附近有沒有大型的鹽堿地。

  如果有大量的堿,自己也是能夠輕易制作出硝的。

  但蘇洵的回答同樣讓李恪失望透頂,昆陽附近並沒有大型的鹽堿地。

  那該怎麼辦呢?

  如果沒有硝,就算自己鑄造再多的火炮都沒用。

  可以上兩種,是自己最容易獲取硝的方式了。

  李恪不禁蹙起眉頭,開始思考了起來。

  硝,必須要獲取到,而且必須是大量的!

Advertising

  李恪正想著,似乎是想到了什麼,突然眼前一亮,隨後興奮的對蘇洵道:“蘇老,我有辦法了,你現在讓人去多找來些腐爛的動植物,越多越好,同樣,還有大量的草木灰,然後到城東的那片打谷場等我。”

  蘇洵微微蹙眉,但並沒有多問便離開了。

  現在蘇洵對這位殿下,已經是百分之百的信任了,雖然他總是對自己下達有些看上去莫名其妙的命令,但幾乎每一次,他下達的莫名其妙的命令,都會變成一項驚世駭俗的發明和發現。

  所以現在蘇洵也懶得去詢問了,自己只要按照他的吩咐去做就行了,反正用不了多久,自己能知道,他究竟是想做什麼了。

  半天後,城東打谷場。

  李恪趕到這裡時,蘇洵和一眾民夫已經在這裡恭候多時了,而在他們的旁邊,則是堆得跟小山一樣的各種腐爛的動植物。

  看到這些東西,李恪滿意的笑了笑,隨後便直接命令那些民夫再地上開挖出一道深坑,再在深坑的一側挖出一條一尺深的凹槽。

  而後李恪命人將將那些腐爛的動植物全部扔到了坑中,隨後再開始一層土一層灰的覆蓋,直到完全將深坑填平。

  而將深坑填平後,李恪又讓那些民夫開始對著方才深坑的位置上澆水。

  等到一切都完成後,才轉過頭對蘇洵說:“好了,現在咱們回去吧。”

  蘇洵一愣:“回……回去?接下來呢?殿下,你這到底是在做什麼啊?您不是說現在缺硝要制硝嗎?您搞來這麼多的腐爛動植物做什麼?這似乎跟制硝八竿子打不著啊?”

  李恪聞言只是淡淡笑了笑,隨後道:“呵呵,我這是就是在制硝啊,至於結果,過兩天你就知道了,另外,這些顯然還遠遠不夠,你這兩天再讓人搜集些腐爛的動植物,然後再繼續按照我的辦法做就行了。”

  蘇洵不明所以,李恪卻只是神秘的笑了笑,隨後轉頭離開了。

  他當然是在制硝,只不過是在用最土的辦法。

  李恪的辦法,在前世被稱之為制鹽法,是古代制硝的一種土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