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現在有了,甚至根據這圖紙,李恪可以在極短的時間之內便復制出來數量眾多的榴彈炮。

  這樣的收獲對於李恪而言,何其的重要。

  而另外兩樣鐵甲戰艦和蒸汽鍋爐的圖紙,雖然目前李恪的能力還不足以制造和運用上這二者。

  但是說到底,李恪也算是完成了一項儲備,只要日後自己可以擁有制造鐵甲戰艦的能力和技術儲備,便可以分分鐘將這圖紙轉化為真正的戰艦。

  而如果想要讓李恪自己通過幻想和頭腦風暴來繪制出這樣精巧而且結構復雜的東西,估計哪怕累死李恪也做不到。

  所以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這一次李恪的參觀之行都是收獲滿滿的。

  不過除了這三個東西,英吉國軍隊當中的其他裝備,李恪卻並未瞧得上眼。

  雖然目前對方已經裝備了手搖是重機槍,但是說實話,李恪並沒有將那種笨拙而且顯得古老的武器裝備放在眼裡。

  簡單說,英吉國所裝備的那款手搖式重機槍,雖然殺傷力極大,但最大的問題還是涉及過於老舊。

  它和李恪前世所見過的最初的手搖式加特林機槍性質上差不多,都是油六到十根槍管捆扎成一圈,並配有一只手搖曲柄。

  當一名士兵搖動曲柄時,成圈的槍管便開始轉動並且完成子彈的裝填,在旋轉進入激發位置後進行激發。

  按照當時英吉國士兵的說法,這款手搖式重機槍的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兩百發左右。

  很顯然這樣一個數字在現在的時代來說,簡直就是王炸一般的存在。

  在戰場之上,幾只這樣的手搖式重機槍便可以組成一道堅固的防線,任憑對方有多少士兵都不可能逾越。

  然而這樣的重機槍,確實缺點更多。

  首先是過於笨重,這樣一款手搖是重機槍的總重量幾乎與一門野戰炮持平。

Advertising

  而且這樣一款重機槍需要三到四名士兵同時操控,才可能完成激發。

  最後便是射速!

  雖然每分鐘兩百發已經是十分恐怖的存在了,但是李恪自然很清楚,這每分鐘兩百發的射速在重機槍當中,根本就是弟弟中的弟弟。

  在後世動輒每分鐘七八百發到一千多發射速的重機槍當中,這手搖是重擊槍顯然太慢了。

  反正在李恪看來,這英吉國裝備的首要是重機槍,對於自己而言幾乎沒有用處。

  因為現在經過長達幾個月的打磨,李恪的重機槍圖紙設計已經快要接近尾聲了。

  這款重機槍仿制於前世的馬克沁機槍,不但重量上遠遠輕於英吉國所裝備的手搖式重機槍。

  而且結構也並不復雜,最重要的是這款重機槍的射速理論上可以達到每分鐘一千發。

  同時精度和殺傷力也同樣會更大。

  這樣恐怖的存在,可以瞬間讓那英吉國的手搖式重機槍黯然失色,並且淪為一堆廢鐵。

  只不過目前李恪還在為這張新款重機槍的圖紙進行收尾工作,但李恪相信時間應該也很快了。

  或許最快在一到兩個月之內,自己就可以看到這新款重機槍的樣槍了。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一日。

  李恪所乘坐的船只有海上進入內河,最後又經過建康,沿著大江的一條支流一路逆流而上,最終抵達了京師。

  而在返回京師之後,李恪編輯可著急了蘇洵田文龍和李政三人,詢問軍隊的准備情況。

Advertising

  實際上就算李恪不詢問,他也很清楚,帶著三人的部署之下,整個軍隊可以很快的完成各項准備工作。

  但是為了保險起見,李恪最終還是召見了三人,並且在聽完三人的彙報之後,才命令三人離去。

  此時,魏國國內已經集結了十萬大軍,並且已經全部囤積於京師,只等待明日李恪一聲令下,大軍便極速開赴戰場。

  並且這十萬大軍的武器裝備、彈藥和各項補給也都已經提前准備完畢,運往了魏國和陳國的交界地帶。

  屆時只要大軍奔赴前線,便可以迅速得到彈藥補給。

  對於三人的工作,李恪顯然十分滿意。

  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切只等待明日的到來了!

  李恪心中不免有些緊張又有些激動,他反復查看著面前的地圖,心中也在反復的復盤著自己的計劃,嘗試找出其中可能隱藏的漏洞,以及有可能出現意外的點。

  根據之前李恪等人和英吉國使者的商議,明日雙方大軍將會從東西兩個方向上夾擊陳國。

  在東線,英吉國的海軍將會利用火炮的優勢迅速占領內河,並且拿下登陸點。

  隨後英吉國的六千陸軍迅速登岸,並且一路直撲向陳國的國都臨安。

  而魏軍則負責西路,同樣還是之前李政率軍擊潰陳國軍隊的路線。

  大軍從京師出發一路南下,經過襄陽和江陵進行軍備補給和軍隊休整,隨後在魏國水軍迅速打通江上通道後,十萬大軍迅速渡江。

  大軍渡江之後迅速拿下潭州,並且在潭州兵分兩路,一路向西直撲靖江、貴陽,占領陳國西部最主要的兩個重鎮

  另一路則直接東進,先取長沙後進隆興,最後和英吉國軍隊會師於臨安城下。

Advertising

  顯然這是目前而言,可以最快,以及最穩妥的拿下陳國的最佳方案。

  而這個方案最開始提出來的人,正是李政!

  最終這個計劃不但贏得了李恪的認可,也讓英吉國使者和一眾將領十分滿意並且連連稱贊。

  時間很快來到了第二日凌晨。

  李恪幾乎一夜沒睡,凌晨十分他已經換好了一身甲胄,出現在了京師的南門外。

  此時,魏國的十萬大軍已經在這裡集結完畢,整個京師城外篝火和火把綿延數裡,一如天上璀璨銀河。

  李恪身騎高頭大馬,不斷的在這大軍的前方反復徘徊,目光不住的流連在這大軍之上。

  忽然,李恪勒住馬韁,振臂大聲嘶吼道:“我大魏的勇士們,今日,你們又將隨朕一起出戰!”

  “可能有人心中會忍不住發問,為何這麼長時間以來,我大魏要始終征戰不休?”

  “或許有人會感到疲憊,有人會感到厭惡,有人想退卻,有人只想安安穩穩的回家過自己的好日子!”

  “還是諸位,我今日要告訴你們的是,我們的這些征戰,並非是為了別的,實際上就是為了我們能夠有朝一日可以安安穩穩的過自己的好日子,不被人欺凌,不被人壓迫,沒有人敢覬覦!”

  “但如果我們不打這一仗,終有一日我們會淪為奴僕,會成為下等人!”

  “我李恪不願意看到這一幕,更不願意我的子民成為這樣的人!”

  “所以我只能率領你們反抗,為了我們的自由,為了我們的未來,縱然前方是漆黑的暗夜,我們也要殺出一道屬於自己的光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