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島東方地產的退出計劃很順利!
他們持有的大量地塊都在快速增值中,這時候賣無疑是虧掉大量利潤。
日島財團紛紛對此感興趣,派出手下地產公司接洽。
東方地產發布公告,籌集資金進入美國市場,具體項目暫時保密。
看到東方地產願意割肉讓利,上百家地產公司找上門來。
東方地產每家賣幾塊地皮,短短一個月竟然將旗下地產銷售一空。
整個東方地產成了一個空殼子!
隨後東方地產提前還掉了當初的美元貸款,氣的那些銀行家想拿刀嘎了他們!
短短兩年多他們虧了一半資金,能不上火嗎?
這一進一出東方地產賺了1200多億美元,其中四成屬於東風集團所有!
果然地產才是最賺錢的生意!
1200多億美元轉到了美國分公司,第一件事就是在曼哈頓廣場開啟買買買模式!
灑出五十多億美元,收購了時代廣場一半的樓盤。
空心化的東方地產,名下再次有了地產,還是美國時代廣場的地產。
這下子總算能給島國人民一個交代!
緊接著東方地產突然殺入互聯網行業,高價收購所有聊天室和網絡MUD游戲。
接著砸出十倍價格收購昆騰(Quantum)計算機公司,隨後改了一個名字:美國在線。
上百億美元砸了進去,美國在線瞬間成為美國網絡領導者。
就在所有人質疑東方地產的跨界行為,嘲笑東方地產會要破產時,吳夢雲再次出手。
東方科技宣布和美國在線合作,所有東方電腦自帶美國在線連網軟件。
這下子美國在線瞬間火了,用戶數量短短一個月突破了三十萬。
美國在線搞了網站分類,連接進去後可以選擇各種不同類型的聊天室和論壇。
另外還有游戲板塊,除了能夠聯網的MUD游戲外,還能夠下載單機休閑小游戲。
此外還有新聞板塊、財經板塊、音樂板塊……
靠著收購聊天室和論壇的人氣,美國在線吸引了越來越多用戶加入。
同時在美國電視新聞和報紙投入重金打廣告,宣傳美國在線進入了互聯網時代。
只要加入美國在線,進入感興趣的聊天室和論壇,就可以和全美網友聊天。
人在家中,結交世界朋友!
這就是未來互聯網行業的魅力!
與此同時,東風集團新成立的東方電子商務公司,也開始了試運營。
在美國在線上開了一個購物板塊,主營圖書網購,另外還有東風集團的所有產品,包括東方學習機。
初期試運營,配送僅限美國三大都市圈。
為了滿足配送要求,依托東風集團的倉庫建設了美國東方物流。
進口利蘭新款大貨車,以及自家生產的貨用飛機,打造連通三大都市圈的物流體系。
依托這個體系再朝外擴展,以後再擴大到全美所有城市。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
等其他公司反應過來時,東方電子商務已經占領了市場。
還有網絡即時通訊軟件,香港東方科技去年就研發成功ICQ軟件。
從去年開始一直在做測試,至今已經做了一百多次改進。
分為簡單純淨的商務版和漂亮自定的娛樂版,可以在內網使用。
依托思科的網絡路由協議,ICQ軟件速度肯定是最快的!
試用版ICQ軟件同樣成了東方電腦的標配,加入教程指導用戶使用。
同時也在東方辦公軟件系統中集成ICQ軟件,通過ICQ可以隨時隨地溝通工作進度,比起郵件來更加高效和方便。
一經推出震驚業界,被評為1989年度最偉大的軟件。
東方辦公軟件一下子賣瘋了,迅速擊垮了微軟辦公軟件,占領了整個市場。
微軟被打懵了,半天沒搞明白發生了什麼。
就一個小小的ICQ聊天軟件,怎麼就能打敗自己?
比爾蓋茨反應不可謂不快,也跟著開發起了上網軟件。
只是這一切都需要時間,沒有兩年以上拿不出成熟的內容。
這年代的網絡還是區域網,各家公司之間內容不互通,全靠自己提供內容。
東方地產搶先一步高價收購完了聊天室和論壇,壟斷了最大的兩個流量池。
其他公司想要再搞的話,只能自己重新建設,否則用戶進去看不到滿意內容自然退網。
但是東方地產的轉型,在日島引起了軒然大波。
股民們全都不干了!
看看地產一天一個價,一根天際線筆直向上。
這麼好的行情下,東方地產竟然選擇了轉行搞什麼網絡,這不是有錢不賺嗎?
東方地產又故意發布了新財報,預期未來三年巨資投入網絡建設,公司很可能持續虧損。
股民們紛紛拋棄東方地產股票,選擇其他地產股。
短短一周時間,東方地產市值跌去了八成,散戶和機構能跑的全跑了,最終選擇了退市。
望著落袋為安的上千億美金,吳夢雲差點笑掉大牙。
日島地產圈錢計劃順利完成,東風集團近三年不用擔心資金問題了!
特別是那些美元貸款都換成了日元,一進一出又賺了一倍,想不發財都難。
隨後東方網絡公司進駐硅谷,高薪召集一切網絡人才,開發未來網絡軟件,包括無線網絡設備。
同時在香港研究所,開始了未來網絡軟件的秘密開發。
從門戶網站、論壇、到搜索,再到博客微博,未來出現過的熱點網站全都在開發計劃之中。
這些技術很多暫時不適合面世,至少也要五年後的網絡速度升級才行。
另一個投資巨大的項目,就是手機通訊!
東方網絡砸進去一百億美元,在硅谷成立東方實驗室,高薪挖角貝爾實驗室的技術人員。
現在的貝爾實驗室被資本入侵,就在1989年,近80%的研究人員被強制分流去搞業務,導致內部怨聲載道。
貝爾實驗室成立幾十年,技術人員從來不參與業務,專心研究基礎技術。
但是資本要的是效益,自然不願意高薪養著兩萬多不產生直接效益的技術人員,於是今年開始了強行分流。
趁著這個時機,唐平聘請獵頭公司,整個團隊的挖角貝爾實驗室的研發團隊。
在硅谷投入巨資打造東方實驗室,也被稱為新貝爾實驗室。
同時邀請華裔科學家去香港組建實驗室,從事大陸最需要的數字通信項目研究。
結果挖人挖的太猛了,一不小心挖來了上萬人,甚至包括貝爾實驗室的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