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只聽到滄浪浪一串聲響。

  接著他們手腕上的鎖鏈便被應聲斬斷。

  而那些士兵也不做停留,繼續向著人群之中深入,斬斷著每一名百姓手腕上的繩索。

  這一幕,直接驚呆了所有的百姓。

  緊接著他們便聽到一旁有士兵大聲的喊道:“所有的百姓,全部到我這裡排隊,待會兒我們會分發給大家糧食,讓大家吃飽喝足,我們帶你們離開這裡!”

  這句話,被一名又一名士兵重復喊出,傳入了在場的每一名百姓耳中。

  而那些百姓臉上的震驚之色卻越發濃郁起來。

  這些人不是來殺自己的嗎?

  他們怎麼會讓自己吃飽喝足?還要在自己離開這裡?

  而且他們剛剛更是殺死了那些看守自己的士兵!

  他們究竟是誰?

  無數的問號在這三萬余百姓心中升騰而起,所有人都左右張望面面相覷,卻都不知個所以然。

  終於有人忍不住好奇,大聲詢問起來。

  “官爺,你們究竟是什麼人呢?你們要帶我們去哪?”

  被詢問的士兵只是爽朗的笑了笑,隨後大聲說道:“我們乃是庸王殿下的燕雲軍,是特地來解救你們於火海的!”

  “殿下有令,待會兒讓你們所有人吃飽喝足,到時候願意跟我們一同返回昆陽的,便於我們一同上路,不願意隨我們去的,有親朋可以投靠的,我們可以為你們發放路費。”

Advertising

  聽到那名士兵的回應,那附近的百姓們皆是瞠目結舌。

  很顯然,在他們囚禁的這段日子裡,外面究竟發生了什麼,他們一無所知。

  庸王是誰,燕雲軍又是什麼軍隊,他們一概不知。

  很快便有人開始詢問了起來。

  而那些士兵們也開始不厭其煩的,為所有人講解起了事情的所有原委。

  無論是李恪最開始得知李啟與契丹人密謀擄掠百姓,還是李恪悍然為了燕雲百姓造反,最後又得到消息,知道了這裡被囚禁了數萬百姓,毅然決然率領步驟前來解救……

  聽完這些士兵的講述,在場的百姓皆是目瞪口呆,簡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個大魏的親王,前太子,為了他們這些毫不相識,又毫不相干的黎明百姓,竟然做了這麼多的事情。

  很多人瞬間就哭了出來,哭聲中有悲有喜。

  他們悲的是,自己身為大魏子民,卻遭到大魏朝如此對待。

  他們本已經心灰意冷,認為自己此生必然是要慘死於這荒山之中。

  他們喜的是,這大魏皇族之中也不全是畜生,竟然還有這樣一位為了黎民百姓,甘願背負殺頭罪名的庸王殿下。

  “tmd,我看那大魏朝離死已經不遠了,庸王殿下如此高尚之人,竟然都被奪了太子之位,反而是那奸佞上位,真是蒼天無眼,蒼天無眼呢……”

  “就是的,真正擔得起家國天下的人慘遭排擠,真正的畜生和垃圾卻占滿朝堂,這大魏朝如何不亡?”

  “依我看,這庸王殿下反的對,這腐朽不堪的朝廷,早就應該推翻了,到時候如果庸王殿下不嫌棄的話,我願誓死追隨殿下,爭取幫助殿下早日推翻這腐朽的朝廷!”

Advertising

  “對,我也願意誓死追隨庸王殿下,殿下為了咱們這些黎明百姓,連死都不怕,那咱們還怕個球。何況這一次如果不是殿下冒死率軍前來解救,咱們這些人估計早晚都得死在這,如此大恩大德,咱們就是當牛做馬都還不清啊!”

  “是啊,這樣的恩情,咱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死心塌地的追隨殿下,從今以後,就算是死,我也要為庸王殿下而死……”

  聽到百姓之中的議論聲,不遠處正在與將領商議待會兒將如何撤離此處的李恪,也不由得感覺心頭一暖。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應該就是這個意思了吧。

  很快,簡單的粥食被做好了,這三萬多百姓幾乎每個人都分到了兩大碗。

  這已經是他們這一個月來吃過的最飽的一頓飯了。

  而在吃過飯後,時間已近中午,這四千燕雲軍便開始陸陸續續護送著這些百姓向著山谷外走去。

  由於百姓人數實在眾多,而且皆是身體羸弱,縱然李恪命令將四千多匹戰馬全部讓給百姓騎乘,但部隊的行軍速度仍舊異常緩慢。

  足足四個多時辰,隊伍的後半部,竟然才離開山谷。

  李恪大致推算了一下,如果以這個速度行軍的話,隊伍趕到昆陽,估計已經是六七天以後的事情了。

  如此緩慢的行軍,自己又帶著三萬多百姓,如若到時被魏軍追上的話,勢必會造成重大傷亡。

  所以看來,自己還是要想個辦法才行。

  但究竟有什麼辦法,李恪心裡也沒有一個確切的想法。

  現在看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接下來的整整一天一夜,龐大又臃腫的部隊都在走走停停中度過。

Advertising

  但因為這三萬百姓的狀況實在不是很好,所以即便是行軍了一天一夜,隊伍也不過才走出三十裡的距離。

  不過好在這一天一夜什麼都沒發生,李恪心中也算暗暗松了一口氣。

  清晨很快到來,李恪照例讓隊伍停止前進,騎兵隊伍負責警戒四周,而炮兵和步兵則是時刻戒備,准備應對突發狀況。

  至於埋鍋造飯的事情,則是被交給了一些百姓去做。

  很快,龐大的隊伍便匆匆吃完了早飯,隨即李恪大手一揮命令隊伍繼續前進。

  然而就在這時,一名騎兵探馬卻飛快的從遠方疾馳而來,一直到李恪跟前方才勒住韁繩。

  而緊接著,這名探子的一番話,頓時讓李恪心都揪了起來。

  “稟殿下,東南方向五裡,發現大量敵軍隊伍,人數約四五萬,約一半為騎兵,正快速向著我們這邊逼近!”

  聽到這話,李恪連同身邊的將領都倒吸了一口冷氣。

  雖然他們知道,敵人的援軍是遲早的要來的,但卻不想來的這麼快。

  而且還這麼多人!

  四五萬人,而且還一半都是騎兵部隊。

  這屬實有些難辦了!

  但李恪還是以最快速度讓自己鎮定了下來,隨後命令道:“全軍停止前進,命令所有百姓集結到一起,全軍列陣,准備迎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