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確實是個好東西,但自己要怎麼利用上它呢?

  李恪冥思苦想了好一陣,卻都沒想到好辦法。

  距離昆陽最近的河流,便是城東的瀾河。

  瀾河發源於哪裡李恪並不清楚,只知道它一路從東方而來,流經昆陽城東,直接被大山阻隔,隨後便順勢一路向北流去。

  就航運而言,瀾河的確是絕佳的選擇。

  瀾河不但水流量充沛,而且河面寬達數百米、水流平緩,河水最深處足有十幾米,完全可以通航一些中大型航運船只。

  然而,瀾河雖然一切條件都是那麼的完美,但它最大的問題卻是不流經昆陽,更不流經燕雲地區。

  瀾河一路向北,直插入草原腹地。

  但在那裡生活的,只有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自己生產的這些產品對於他們而言,並非是剛需。

  而且以草原地區的人口數量,根本不足以支撐起自己如此龐大商品的銷售。

  所以自己還是要想其他的辦法才行。

  李恪不禁將目光投向自己書房的那張羊皮地圖之上。

  看了良久,李恪忽然眼前一亮,目光瞬間就被地圖上的一小段虛線給吸引住了。

  那是一段在地圖上長度僅有幾公分的虛線,它就位於昆陽城西的方向。

  按照比例尺換算,這段虛線距離昆陽城大概有三十裡的距離。

  而最關鍵的是,連接這段虛線的另一頭,赫然是一條河流——雲江。

Advertising

  雲江,顧名思義就是流經雲州的江水。

  然而實際上卻是恰恰相反,雲州實際上是以雲江得名的。

  雲江一路從西方太岳山脈流出,途經雲州後繼續向東流經三十裡,轉而又繼續向南一路狂奔數百裡,最後流入湟水,奔流入海。

  而作為一只流域面積貫穿整個燕雲地區的大河,雲江的水系分布甚多,支流足有十幾條,遍布於整個燕雲地區。

  所以實際上許多雲州的物資,都是通過航運的方式運輸到燕雲各個州府的,而之前馬三也曾利用過雲州的航運,向燕雲其他州府運輸過貨物。

  而剛剛李恪在地圖上所看到的那條虛線,實際上就是多年前雲江爆發洪水後,衝擊而成的一小段支流。

  這條支流足有三十裡長,二三十米寬,據說十幾年前還有人曾在其中捕魚。

  不過因為雲江最近數年之內水流量變少,所以這段支流已經干涸荒廢了。

  雲江距離昆陽最近處約五十裡,這條廢棄支流約三十裡。

  也就是說如果自己能夠將這段廢棄支流利用起來的話,自己在想辦法向西開鑿二十裡長的運河,便可以將江水引過來了。

  到時候自己不就可以進行航運了嗎?

  想到這裡李恪,整個人都變得興奮起來。

  而且他忽然又想到,自己不是還有一條人工開鑿的瀾河大渠嗎?

  如果到時候自己能將那大渠拓寬,最後與那新開鑿的運河連接起來的話,到時候貨船豈不是能夠一路直達昆陽城下了?

  這是一個大膽的想法,但卻是十分可行的想法。

Advertising

  雖然自己要繼續開鑿二十裡河渠,還要將那廢棄的三十裡支流重新修整。

  但自己手中有炸藥,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開渠效率,來做這些工作並不困難。

  而且之前李恪也曾有過,將瀾河大渠再拓寬一些的想法,正好可以就著這次機會一同做了。

  現在的瀾河渠寬約三米,自己索性直接將寬度拓寬到十幾米。

  如此,水流量變大,農田必然也會更好灌溉,而自己沿河邊建設的那些水力作坊,也可以大大提升效率。

  最關鍵的是,如果自己能夠將水渠拓寬到十幾米,那麼小型貨運船只,便可以直接在昆陽城下裝卸貨物,到時候運輸的效率必然也會大大增加。

  想到這裡,李恪便直接叫上蘇洵和齊如松,隨自己一同去勘察地形了。

  而在聽到李恪的想法後,蘇洵和齊如松也不由得大吃一驚。

  “開鑿運河?”

  顯然,李恪的這個想法異常大膽,但如果真的能夠成功的話,對於昆陽而言,簡直就是大大的有利。

  如此一來,不但能夠讓外面的物資快速抵達昆陽,還能夠讓昆陽的商品源源不斷地向外輸送。

  到時候就絕對不會再有貨物積壓的情況了。

  而齊如松在聽到李恪得這個想法後,更是激動的摩拳擦掌。

  他雖然不懂什麼物資的快速轉運,但他很清楚一點,那就是如果航運真的被打通的話,日後昆陽向其他州府用兵的話,速度便能提升數倍。

  到時候,即便是征討距離最遠的州府,大軍也能夠在兩三天內直抵城下。

Advertising

  三人一拍即合,很快便開始了開鑿運河的勘探合和規劃工作。

  勘探和規劃工作進行的非常順利,雖然之前的那條支流已經被廢棄多年,但清理起來並不困難,只需要動用民工進行平整和築堤,很快就能夠重新復用。

  最難的實際上還是瀾河渠通往江叉的這段二十裡距離。

  不過,難也只是相對修整支流而言,畢竟這二十裡皆是松軟土地,而且自己手上還有不計其數的炸藥,所以想要開掘出一條二十裡長的運河,難度並不算太高,無非就是多埋設點炸藥,多爆破幾次的事兒。

  李恪大概推算了一下,只要自己到時候多使用一些人力的話,最快一個月左右應該就可以將整個運河全線貫通。

  而拓寬瀾河渠則更加簡單,同樣還是使用炸藥,一顆炸藥不行就兩顆,反正在強大的化學能輔助之下,沒有什麼是辦不到的。

  在勘測工作完成之後,挖掘運河的工作很快便開始了。

  這一次李恪不但動員了三萬多名昆陽的民眾,更在雲州方向動員了上萬人。

  兩支隊伍從兩個方向上共同掘進,能夠大大的提升速度。

  一切似乎都在有條不紊的向前推進著,而李恪也認為自己接下來只需要等待運河的全線貫通就可以了。

  但是很快,一件事的發生,卻是讓李恪的計劃出現了一些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