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擺在李恪面前的當務之急,仍舊是在全國範圍之內推行自己的新政。
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各種新工業設備的發明創造。
這些將是未來大魏發展的根基,所以不但推行的速度要快,更要穩健。
而為了保證自己的部署能夠完美的執行,李恪索性派出了數支隊伍,開始在全國範圍之內進行巡檢。
一來是驗收已經完成的工程,查看是否有質量問題。
二來則是督促各項工程推進的進度,乙球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將各項工程全部推入正軌。
而且就在這時,陳國賠付的賠款,也已經陸陸續續的送往京師了。
足足一千五百萬輛白銀,加上無數的物資。
李恪心中簡直狂喜不已。
看來,想要暴富還得是打仗!
不過這也只是戲言,李恪自然很清楚,戰爭的可怕和不可預測性。
戰爭的勝利者可以獲得所有,但並不是所有人最終都會獲得勝利的。
以目前自己所處的局面,只要自己失敗一次,則勢必會一無所有。
在命令蘇洵將所有的錢款和物資全部衝入國庫之後,李恪半夜開始將這些物資錢糧做了分配。
畢竟現如今李恪手上要推進的項目異常繁多,所需要的物資錢糧自然更不是一個小數目。
在過去,李恪因為受制於物資錢糧有限,所以他的許多項目也僅僅只敢小規模的推進。
但是現在手上一下子有了這麼多銀子和物資,李恪也就可以放開手腳的大膽干一場了。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李恪又緊急批復了一批項目的開工。
同時李恪又按照近代工藝,將過去自己的冶鐵和鍛造技術重新升級了一番。
這樣一來,整個魏國的鋼鐵產量也就可以更上一層樓了。
李恪又下令在全國範圍之內,興建各種肥料工廠,最後再將這些工廠生產的肥料以低價售賣給地主或是自耕農。
這樣做,一來是可以獲得一定的收益,充實目前李恪已經嚴重赤字的財政,二來更是可以在全國範圍之內提升農作物產量,讓李恪可以更好的控制住自己的糧袋子。
後世的無數經驗已經讓李恪非常清楚,自給自足的糧食有多重要。
如果糧食都要受制於人的話,那就好比始終有一把劍橫亙在自己的喉嚨上,而何時將這把劍刺下,則是別人說了算。
這一點李恪自然不會答應。
所以在興建肥料工廠的同時,也開始命農部成立農作物品種的培育部門,在民間吸引大量有育種經驗的農民參與其中,以培育出更加高產和更加優質的農作物品種。
當然,這一切李恪並非只是在魏國境內推行,李恪同樣也嘗試在金國和契丹境內推行自己的一系列改革。
畢竟李恪是要打算在不久的將來,將這兩個國家也納入進自己的勢力範圍的
而在這兩個國家的範圍之內推行自己的改革政策,以及一系列的制度,對於最終同化和融合這兩個民族國家,將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當然,這一切並非是李恪自己就可以做到的,他同時還需要蕭鐸平和完顏宗弼的配合。
蕭鐸平自是不必多說,再上一次李恪與她的長談之後,蕭鐸平就已然徹底倒向了李恪這一邊。
在李恪告知其自己准備在契丹境內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之後,蕭鐸平便異常主動的配合起自己來。
而因為蕭鐸平在契丹國內的威望,也使得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推進的極其順利。
甚至目前一條由幽州直通契丹遼地大營得高速公路也正在加班加點的修建當中。
李恪相信,將來只要這一條高速公路修通,魏國和契丹之間的融合速度也將更加迅速。
不過相比於契丹的配合,金國對於李恪提出的一系列改革計劃和同化手段,可顯得並不積極,甚至其內部還十分抗拒。
這其中自然有完顏宗弼自己的因素,也有金國內部的因素左右。
完顏宗弼在內心當中也並不想將整個金國融入進李恪的所謂多民族統一帝國當中。
而且由於完顏宗弼在金國內部此時仍舊沒有能夠完全掌控所有權利,其對於許多部族的控制力仍舊十分薄弱。
完顏宗弼自己推行的一系列政策都上去難以推進,李恪所讓其推行的這些政策自然也就更不用說了。
不過金國的同化政策不如契丹之星的迅速和有效率,這是李恪之前就預料到的。
所以他也並不著急,而且現在自己手上還有許多的事情遠比這要重要的多,李恪自然也就不想把更多的心思花費在這裡了。
將這一切都推入正軌,李恪足足用了接近一個月的時間。
而這一個月的時間裡,李恪除了在忙於處理政務,還抽空做了一些其他的事情。
內宮,李恪特地命人清理出的一間屋子當中。
李恪望著眼前正在徐徐運轉的汽輪機,滿眼盡是喜色。
沒錯,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李恪除了處理政務之外,便將剩余的所有時間,全部都用於制造這台汽輪機上了。
不過這台汽輪機也僅僅只是一台實驗機,結構較為簡單而且題量也較小,大小不過一米,且運行速度也較慢。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恪真的將它制造了出來,並且這汽輪機也順利的運轉了起來。
而只要自己能夠將這汽輪機制造出來,後續只要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優化,勢必就可以讓這汽輪機運行的更加平穩速度也更快。
而之所以李恪要在百忙之中也要抽空制造出這台汽輪機,主要是他覺得自己是時候該發明電了!
沒錯,汽輪機只是李恪龐大計劃中的一環,再將汽輪機制造出來並且優化完畢之後,李恪下一步的計劃便是制造發電機。
電,作為一種清潔有高效的能源,李恪自然不會與之錯過。
這樣的好東西自己務必要利用起來,並且還要快速的利用起來。
而且相比於目前大部分工廠使用的蒸汽動力,電能作為動力驅動,顯然要比蒸汽動力更加高效和便捷。
畢竟現在無論大小工廠,幾乎所有的車間都要配備一到兩台蒸汽機,作為動力來源。
但蒸汽機雖然能夠為工廠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但問題也同樣不少。
嚴重的噪音污染、嚴重的環境污染,以及復雜的設備維護和火災風險,都是十分嚴重的問題。
所以使用電力替代蒸汽動力實際上是勢在必行的事情。
只不過李恪也很清楚,這些絕非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的。
畢竟現在自己也僅僅制造出了汽輪機,連發電機還未曾制造出來。
而自己將發電機制造出來之後,還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優化和改進,在樣機趨於完美之後,自己才可以制造大型的發電設備。
而這一系列的工程,顯然並非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的。
李恪自然也並不著急,因為目前自己的一系列工廠還沒有建設完畢,甚至於許多工廠連蒸汽動力都還沒有完全普及,使用電力作為驅動自然也就更加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了。
但這一切雖然遙遠,自己卻不能等到有朝一日真的迫切的需要電力的時候再去制造這些發電設備。
因為到了那時,一切都已經晚了。
只有自己未雨綢繆,但還沒有對於這些設備迫切需要的時候,就先將它們研制出來並且儲備起來,才可能應備不時之需。
而就在這時,一名宦官卻急匆匆的跑了過來,到了跟前對李恪道:“啟稟陛下,劉毅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