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此言一出,無論是李政還是蘇洵,皆是滿臉驚愕之色。

  “羅……羅斯人?”蘇洵驚訝的道,“是將柔然人逼得舉過東遷的那個羅斯人?”

  李恪只是默默點頭,隨後命令身旁的一名宦官將那份在自己手中已經捂得發熱的軍報遞給二人觀看。

  二人連忙結果軍報查看,在一番查看之後,二人的臉色幾乎也是在瞬間驟變!

  因為在那份軍報之上,赫然寫著:羅斯國三千軍隊於三日前突從荒漠中殺出,僅一日就已經攻破鎮西關,關中一千守軍全部戰死……此時羅斯大軍正一路向東行進,已經進入金國境內,請陛下速派援軍……

  這是李恪之前留在金國的駐軍長官為李恪發來的軍報。

  在軍報之中,他不但簡明扼要的說明了羅斯人軍隊的數量,已經武器裝備情況,而且還詳細的說明了對方的動向。

  之前在結束了援金戰爭之後,李恪實際上並未將所有的軍隊全部撤回了燕雲。

  而是在金國的境內,留下了一個營的兵力。

  一來,這支軍隊可以作為李恪對完顏宗弼的制衡,讓對方不敢輕易的忤逆自己的命令。

  其二,也是可以幫助完顏宗弼防備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

  畢竟完顏宗弼雖然名義上是金國的皇帝,但手上真正能夠控制的地盤和軍隊實則並不多,至多只有全國的四分到五分之一。

  對於那些並未實際控制的區域和部族,完顏宗弼自己都不敢保證,他們是否會突然在某一天發起反叛。

  而李恪留下的軍隊雖然只有區區五百,但其威懾性實則遠遠大於這五百人自身。

  李恪相信,有這支軍隊存在,金國內部的那些不穩定因素,也必然會不敢輕易造次。

  當然,除了這些,李恪留下這五百人,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實際上就是為了防守住鎮西關!

Advertising

  鎮西關,實則就是一開始李政發現的那條羅斯偵查兵尾隨柔然人而來的荒漠中的通道的盡頭。

  當時在發現了這條通道之後,李恪就立刻下令讓人在這通道的盡頭,築起一座城池。

  一來是防止羅斯人突然沿著這通道殺來,自己這邊毫無防備。

  二來,也是充當一個防御前哨,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並且對羅斯人發起阻擊。

  但是因為最近忙於和陳國的交戰,李恪實則早已經將這羅斯人這茬給忘了。

  但是李恪屬實沒想到,就在這麼關鍵的時間點上,羅斯人竟然找上門了。

  而且更加讓李恪感到震驚的是,對方竟然僅用了一天時間,就攻克了鎮西關。

  要知道,當初李恪為了鎮西關能夠抵擋住羅斯人可能得進攻,是下令從昆陽調動了數量龐大的水泥,用於築城。

  而且城中不但有李恪派駐的二百名魏軍士兵,還有四百名金國軍隊於四百名契丹軍隊。

  足足一千士兵,而且幾乎是全員裝備了使用了紙包彈步槍的軍隊,且為了以防萬一,李恪還給鎮西關配備了十門野戰炮和三十門虎蹲炮,以及大量的炮彈。

  就這樣的陣容,李恪相信,就算對方是萬人規模的軍隊,他們這一千人也必然能夠堅守數天時間。

  而到時候金國附近州府的援軍,勢必也可以趕到了。

  但是,這裝備如此精良的軍隊,別說等到援軍,甚至最終只被羅斯人用了一天時間,就給破城了。

  這屬實是有些駭人聽聞了。

  李恪表情嚴肅,看向滿臉驚愕的蘇洵和李政二人,問道:“你們覺得,現在我們應該怎麼辦?”

Advertising

  蘇洵看了看身旁的李政,緩緩開口道:“老臣認為,我們還是應該做兩手准備,一來,是即可派出一支軍隊北上,二來,則一邊等待消息。”

  “我們可以先讓一支軍隊駐守在燕雲,甚至是契丹境內,靜待時局的變化。”

  “一方面,我們仍舊繼續觀望,看看金國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擊敗這支僅三千人的羅斯人軍隊。”

  “最終若是對方不能擊敗,我軍隊再行北上參戰!這樣做,一來我們也可以看看金國目前的力量究竟如何,二來,我們也可以繼續觀望一下這些羅斯人的軍隊究竟戰力如何,可以避免我軍貿然參戰後,軍隊可能遭受損失。”

  李恪想了想,微微點頭,接著又看向一旁的李政,問道:“你的想法呢?”

  “臣附議蘇老的想法。”李政道,“我軍剛剛經歷大戰,元氣尚未恢復,並且我軍不久又要繼續與陳國開戰,所以應當盡量避免大動干戈。”

  “我們可以看看金國究竟能否依靠自己的力量擊敗羅斯人,同時,也可以借機再度削弱一下金國的實力。”

  “最終,若是金國實在不敵,我軍再行參戰即可。”

  實際上,李恪心中也是這樣的想法。

  一來,再有一個月時間,自己就又要開始一場大戰,現在自己分兵,顯然並不是明智之舉。

  二來,正如二人所說,雖然自己之前幫助金國擊退了柔然人的進攻,但是在金國內部,不願意臣服完顏宗弼和自己的力量仍舊大為存在。

  且那些力量此時也都擁有不俗的實力。

  自己也正好借助這個機會,讓這些羅斯人好好消磨一番這些力量。

  金國人虛弱了,自然也就會更好控制了。

  同時,自己可以借助這次機會,好好看一看,這所謂的西方列強的軍隊,究竟有多強。

Advertising

  想到這裡,李恪忙不迭的又問道:“那以你們的想法,我們這一次應當派出多少軍隊合適?”

  蘇洵想了想,隨後道:“以老臣之見,不宜超過五千人。”

  隨後蘇洵又看向李政,後者卻是微微搖頭,隨後道:“此番前往北方路途遙遠,而我國於陳國的戰事也將在一月之後就會打響,所以此時調動大軍出征,恐怕會打亂我軍的部署。”

  頓了頓,李政道:“所以臣認為,這一次我軍派出一到兩千軍隊即可,同時,我們可以征集契丹和金國的軍隊與我軍一通作戰,屆時勢必可以輕松的集結上萬甚至數萬的軍隊,到時殲滅這支羅斯人的軍隊,自然也就不會太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