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終完顏宗弼之所以選擇背叛了盟約,除了當時金國國內的局勢的所迫,更多的是他在得知李恪有意將金國與契丹融合的打算之後,就已經在心中生出了這樣的念頭。
雖然完顏宗弼也同意李恪的弱小國家難以在大變局之下生存的說法,但完顏宗弼同樣覺得,自己也可以成為那個強大的國家,而並非一定要融入到魏國之中。
而且實際上從一開始,完顏宗弼就有屬於自己的野心。
他聯合李恪干掉了自己大哥,絕不僅僅是想要登上皇位這麼簡單。
他心中一直有一個更大的野心。
不過之前因為李恪絕對實力的壓制,導致完顏宗弼沒有勇氣,更沒有能力來實現自己的野心。
直到羅斯人的到來,才讓完顏宗弼看到了自己完成自己野心的機會。
羅斯人有實力,同樣又擁有比之魏軍更加先進的裝備。
甚至最後在與羅斯人的談判當中,完顏宗弼已經和羅斯人敲定了他最終可以以極低的價格從對方處購買大量的武器。
完顏宗弼很清楚,魏軍的強悍戰鬥力究竟是依靠什麼,無非就是足以碾壓周圍國家的先進武器。
他相信只要自己擁有了比李恪更加先進的武器,自己也可以擊敗李恪的軍隊。
甚至,是擊敗整個東方所有國家,自己坐上這整個東方共主的位置……
所以,他最終毅然決然選擇了背棄盟約。
而後他直接聯合羅斯人給李恪派駐在金國的駐軍聯合演了一出戲。
實際上當初完顏宗弼的想法是自己能夠通過此舉,將李恪的大部分精銳調集過來,並且通過設伏的辦法,將對方一網打盡。
最終就算魏國不被自己打的元氣大傷,也不敢在短時間內輕易向自己用兵。
而自己則是可以趁著這個時間段,盡量充實自己的實力。
但是讓完顏宗弼自己都沒想到的是,最終李恪竟然自己率軍來了,而且竟然只是帶了兩千兵馬。
這對於完顏宗弼來說,幾乎是一個天賜的良機。
他很清楚,李恪對於魏國意味著什麼。
他甚至可以確信,只要自己能夠將李恪干掉,那麼整個大魏也必然會分崩離析,成為一盤散沙。
到時候沒有了大魏這個勁敵,自己距離完成自己的大業,也就不遠了。
但或許是完顏宗弼過於高估自己那東拼西湊的女貞各部族組織起來的軍隊的實力,也太過於低估李恪的燕雲軍的戰鬥力。
以至於最後迎來了這樣的慘敗。
而在得知了這一切之後,李恪心中也不禁暗暗嘆息,看來自己還是低估了完顏宗弼。
看來,在不久的將來,自己與這完顏宗弼,終究還有一場惡戰。
對方既然不甘被自己融合,那就只能被自己吞並,亦或者,消滅!
不過這些仍舊只是後話,現在李恪還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英吉國的人來了,自己要去會一會對方,。
同時,李恪也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一看,這英吉國的戰艦,究竟已經達到了何種恐怖的地步。
李恪在返回京師之後,幾乎沒有來得及休息,就直接命人將蘇洵和李政以及田文龍叫了過來。
之前的那封書信,就是蘇洵寫給李恪的,只不過在信中,對方並沒有說清楚具體情況,所以李恪想要向對方了解一下,一些自己迫切想知道的問題。
例如,這些英吉國艦隊,為何會提前那麼多天抵達。
例如,這些英吉國艦隊以及軍隊,現在何處。
而關於這些問題,蘇洵也很快給了李恪答案。
按照英吉國人對蘇洵回應的說法,是他們在途中乘著洋流航行,所以速度大大提升,並且沿途也節省了大量用於補給的時間,所以最後抵達的時間才會大大的縮短。
而此時這些英吉國的軍隊,就停駐在魏國東部的某座海島之上。
“並且英吉國已經派出了使者前來面見陛下,准備商議向陳國出兵的事宜。”蘇洵緩緩開口道。
“那英吉國使者現在何處?”李恪又繼續問道。
“就在城中驛館,陛下可以隨時召見。”
李恪微微點了點頭,略微沉思之後抬頭看向面前的三人,又繼續開口問道:“那你們認為,我們何時向陳國發起進攻最為合適?”
這三人互相看了看,隨後由田文龍最先開口。
“陛下,臣認為正所謂兵貴神速,既然現在英吉國的軍隊已經抵達,且陳國並沒有發現我們和英吉國的軍事意圖,所以應當趁早發動進攻,打陳國一個措手不及,方能徹底擊敗陳國!”
李恪微微點頭,隨後又看向一旁的李政,問道:“李政,你是什麼想法?”
李政略作沉吟,隨後道:“田帥所言極是,但是臣以為,兵貴神速雖然可以使我軍獲得巨大優勢,但卻並不夠,我們除了要迅速發兵,形成雷霆之勢,還要制造一定的假像,用以迷惑陳國軍隊,正所謂兵不厭詐,如若我軍雙管齊下,則定能取得大勝!”
聽完這二人的話,李恪顯然更加認同了。
隨後他又看向蘇洵,蘇洵卻只是微微作揖道:“老陳也以為二位元帥所言極是。”
聽到蘇洵也這麼說,李恪索性直接道:“那既然如此,不如就這樣,就先放出消息,說北方的金國背信棄義,突然對我大魏背刺,我軍准備即刻調兵北上征討金國。”
“同時由蘇老擬定一封信函送給陳國,一方面重申一下我兩國之間的停戰條約,另一方面告知對方我軍在沿江防線重兵布防。”
“這樣一來可以讓對方疏於防範,二來則可以讓陳國不敢輕舉妄動。”
“同時派出商隊,准備與陳國進行商貿往來,一次迷惑對方。”
“最後我們盡快召見英吉國使者,商業兩國共同征討陳國的時間!”
李恪說完話,看向面前的三人,問道:“三位覺得意下如何?”
三人聞言,則紛紛作揖,齊聲道:“陛下聖明,此計甚好!”
計劃算是就此敲定了,隨後李恪便吩咐一名宦官道:“好了,現在你就去驛館之中傳喚英吉國使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