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乘坐的船只經過一天的航程,終於抵達了英吉國停駐的小島。
這是一座占地數平方公裡的海外小島,距離大陸約有十幾公裡的距離,而且海上擁有淡水,所以這些英吉國士兵,僅僅只需要向魏國采購一些必要的食物就可以了。
實際上這座小島是魏國的領土,而對方在停駐之前,也曾經向蘇洵打過招呼。
所以他們也是征得同意之後,才臨時停泊在這裡的。
而在還沒有抵達小島的時候,在老遠,李恪就已經看到了英吉國那巨大鐵甲戰艦的龐大身影了。
前世的李恪也曾經在一些活動上參觀過一些後事的戰艦。
他也不得不承認,在第一次登上那些堪稱龐然大物的艦船的時候,他也不由得感到震撼萬分。
而這一次李恪登上的英吉國鐵甲戰艦,雖然大小遠不及後世的那些現代戰艦巨大,但是它們所產生的壓迫感卻是實打實的。
這些英吉國的鐵甲戰艦長度約有七十米,寬度左右十五米左右。
按照前世對於鐵甲艦的劃分,李恪推測英吉國的這一戰艦,應該背話術為前無畏級戰艦的行列。
在李恪所處的前世,從鐵甲戰艦開始,到後來的大巡洋艦、戰列艦,一共可分為四個時代,分別是鐵甲艦時代,前無畏艦時代,無畏艦時代,以及現代化戰艦時代。
鐵甲艦時代,通常是指戰艦由傳統的木質外殼,換裝為鐵質外殼並賦予裝甲,然而此時的戰艦,也僅僅是在傳統的木質戰艦的外層包了一層金屬裝甲而已,其本質上仍舊是木質戰艦。
再然後是前無畏艦時代,也就是戰艦主體由木質改為金屬鑄造或是焊接,並且全部采用蒸汽動力而拋棄了風帆動力。
這個時期的戰艦,由於技術以及海戰思想的局限,其作戰方式仍舊與過去的木質戰艦時代沒有太大區別。
而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海戰觀念的提高,前世某西方超級大國便率先制造出了無畏級戰艦。
這種戰艦幾乎是劃時代意義的武器,因為這種戰艦除了動力以及船只結構上的優化之外,最大的轉變是船只的火力輸出方式發生了巨變。
在前無畏級戰艦時代,艦炮的口徑普遍較小,一般處於一百零五毫米抑或是一百六十五毫米,而且火炮多排列於戰艦的兩側。
而無畏級戰艦,則率先提出了主炮的概念,在這種巨大的戰艦上,通常設有兩門或者四門主炮,而主炮的口徑通常可以達到三百多毫米。
這樣口徑的巨炮簡直堪稱魔鬼一般的存在,普通的巡洋艦幾乎只需要數門火炮便可瞬間將其擊沉。
且同時戰艦還搭配十幾門或是更多口徑的各種副炮,以及後來的防空火炮。
在前世的二戰時期,幾乎就是這種巨艦時代的頂峰。
彼時最大的戰列艦排水量可達五到六萬噸,裝備的火炮更是可以達到恐怖的四百六十毫米。
這樣口徑的火炮每發射一發幾乎都是毀天滅地一般的存在。
而在李恪的前世,隨著大戰的結束,以及各種現代化武器的登場,這種傳統的依靠火炮口徑,以及船只大小來決定戰爭勝負的時代便於悄然過去。
而在後世的現代戰艦時代,戰艦上所裝備的各種武器裝備,則更是讓人眼花繚亂,甚至堪稱滅世級的存在。
李恪甚至曾經也幻想過,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夠制造出這樣恐怖如斯的戰艦,並且設定這樣的艦隊所向披靡。
不過現在想到這些,顯然還為時尚早。
現在不要說是那些厚實的現代化戰艦,即便是在看到這些英吉國的前無畏級戰艦,李恪都依然是羨慕的雙眼冒光了。
而在李恪所乘坐的木船在抵達這些巨大戰艦跟前後,那種強大的壓迫感無疑更加強烈了。
拿高大無比的艦身,以及堅硬無比的裝甲,幾乎都給李恪帶來了強烈的衝擊感
李恪甚至在自己的船只靠近了那些鐵甲戰艦之後,他還特地用手敲了敲那些艦船厚實的裝甲。
“有點厚啊!”李恪自言自語的呢喃了一聲。
而就在這時,一道聲音忽然打斷了李恪的思緒。
“尊敬的大魏皇帝陛下,歡迎您的蒞臨,這簡直是我英吉國全體官兵的榮幸!”
說話的正是那位英吉國的使者,此時他用一嘴蹩腳的魏國語言向李恪打著招呼。
此時李恪所乘的船只已緩緩駛離了那些英吉國的鐵甲戰艦,緩緩靠近了臨時搭建的碼頭。
李恪連忙向岸上走去,接著就聽到那名英吉國使者笑著說道:“尊敬的大魏皇帝陛下,想必你已經看到了我英吉國的那些鐵甲戰艦了吧?不知感覺如何?”
李恪所以只是笑了笑,道:“很大,很強大,比我預想中要強大的多!”
隨後李恪莫名其妙的問道:“對了,不知道貴國戰艦的鐵甲厚度是多少?”
聽到這話,那英吉國使者也不由得微微一怔,雖然有些狐疑,不知道為何李恪會突然問出這番話來。
戰隊的沉思之後,他還是從容的笑了笑回答道:“這艘戰艦是我們生產的君王級鐵甲艦,其擁有一條貫穿全艦的防護裝甲,厚度高達一百二十毫米,而這艘戰艦的夾板厚度也達到了四十毫米。”
這英吉國使者的臉上不由得由內而外的流露出了一抹得意之色,他繼續道:“毫不誇張的講,就現在的東方而言,還沒有任何一種武器可以擊穿我們這鐵甲艦的裝甲!”
隨後他頓了頓,竟然用一種略微挑釁的表情看向李恪,道:“我見過陛下軍隊所裝備的火炮,雖然他的火力也十分凶悍,但是我可以明擺的告訴陛下,您的那種火炮對於我們這鐵甲艦的裝甲而言,基本等同於撓癢癢!”
說完話,這英吉國使者變發出一陣大笑。
而位於他身後的那些英吉國水軍士兵,也紛紛跟著嗤笑起來。
雖然對方的話聽起來讓人很不舒服,但是李恪自己也不得不承認,對方的話的確是事實。
就對方這一百二十毫米的裝甲帶,就算自己的那十二磅火炮再擴大一倍,也根本奈何不了這樣厚度的裝甲。
不過李恪確實是淡淡笑了笑,似乎是在自言自語,道:“呵,那倒也不一定。”
不過說完話,李恪又急忙推著那名翻譯道:“這句話不用翻譯!”